設計思維的步驟
當一個企業采用設計思維工作時,它就變成了一個以設計為中心的組織,它培養了一種以設計為中心的文化,這種文化遵循并應用了一套原則。根據斯坦福大學的Hasso-Plattner設計學院的說法,設計思維有5個階段,如下圖所示。重要的是要理解這些階段不是線性的。而設計思維并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。
讓我們進一步看一看設計思維的5個不同階段:
1.情感共鳴
“設計思維始于共情。設計師應該向用戶提供理解他們的需求的目標方案,什么能讓他們的生活更輕松、更愉快,以及技術對他們是有用的。”
這個階段主要關注用戶體驗,尤其是情感體驗。情感共鳴允許設計思考者將他或她自己對世界的假設放在一邊,以便設身處地了解用戶和他們的需求。
2.定義
把你在情感共鳴階段創造和收集的信息放在一起。分析觀察并合成它們,以確定核心問題。通過使用情感語言(涉及欲望、抱負、參與和經驗的詞匯)來提出一種用人類需求表達的問題陳述。
3.設想
設想是來源于你對事物的理解:
● 你的用戶需求一部分來源于第一階段
● 分析和綜合你的觀察結果,在定義階段提出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問題陳述。
在這個階段,你會跳出框框去思考。沒有什么想法是太過分了。事實上,解決方案可能來自于最不可能的想法。重要的是要想出一些構思技巧,幫助你盡可能多地產生想法。
4.原型
在構思過程中產生的最好的想法變成了具體的東西。在這里,設計師創建產品的原型圖,或者產品的特征結構。
“實現過程的核心是原型設計:將想法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服務,然后進行測試、迭代和細化。一個原型可以幫助收集反饋,并改進這個想法。”
原型并不是最終方案。它們應該是凌亂的。他們是不完美的。它們是對一個想法的探索。
5.測試
簡而言之:走出去,把原型放在用戶手中,得到他們的反饋。哪些問題解決了?哪些沒有?他們對原型的情感反應是什么?他們感覺如何?他們是如何反應的?觀察他們的面部表情?傾聽他們的想法。聽他們的意見會讓項目得到改善。使用在這個階段生成的結果來重新定義一個或多個問題,修改并完善原型,排除問題,然后再進行測試。